电路概述⚓︎
约 1898 个字 1 张图片 预计阅读时间 6 分钟
graph LR
A(电路)==>B(集中参数电路)
A-->C(分布参数电路)
B==>D(线性电路)
B==>E(非线性电路)
D==>F(稳态电路)
D==>G(暂态电路)
F==>H(直流稳态)
F==>I(正弦交流稳态)
F==>J(非正弦交流稳态)
F-->K(复杂电路稳态)
G==>L(时域分析方法)
G-->M(频域分析方法)
电路模型⚓︎
电路
-
电路是由若干电气设备或元器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整体。
-
电路的作用是传输、存储电能或变换、处理电信号。
-
电路原理的研究对象是由实际电路抽象而成的理想化的电路模型。
-
这种抽象化的基本物理模型就称为理想电路元件。
-
实际电路元件是理想电路元件的组合。
-
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下,一个实际电路可简化为不同的电路模型。
电路元件
graph LR
Z(电路元件)==>A(负载)
Z==>B(电源)
A==>C(电阻元件)
A==>D(电感元件)
A==>E(电容元件)
B==>F(独立电源元件)
B==>G(受控源元件)
电路元件⚓︎
电阻⚓︎
电阻元件是体现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量的二端元件,简称电阻Resistor。电阻的端电压与电流有确定的函数关系,用字母R表示,符号为\(\Omega\)。
凡是端电压与端电流成正比的电阻元件称为线性电阻,否则称为非线性电阻。
电导⚓︎
称为电导,用字母G表示,单位为西门子S。
电阻元件消耗功率和消耗热量的关系为
若电阻元件为线性电阻,则可以表示为
作用
-
用途:阻碍电流通过
-
作用:分流、限流、分压、降压、滤波(与电容器组合使用)和阻抗匹配等。
电容⚓︎
电容元件Capacitor是体现电场能量的二端元件,用字母C表示,单位为法拉F,常用的有\(\mu F\)、\(pF\)。
线性电容⚓︎
线性电容上储存的电荷\(q\)与端电压\(u_C\)之间的关系
当电流与线性电容电容电压方向相同时,电流与电容的关系为
线性电容电容电压具有“记忆”功能
电容
-
电容对直流具有隔离作用(相当于开路)
-
电容器是一种储能原件,具有“隔直通交阻低频”的特性
电容的作用
-
降压限流电容
-
移相电容
-
定时(延时)电容
-
滤波电容
-
旁路电容
-
耦合电容
电感⚓︎
电感元件inductor是体现磁场能量的二端元件,用字母\(L\)表示,其单位为亨利(\(H\)),常用的有\(mH\)、\(\mu H\)。
电感交链的磁通链\(\varphi\)与电流\(i\)的关系为
线性非时变电感的电压与电流关系为
注意
对于直流电来说,电感元件相当于一根短接导线。
电感的作用
电感的作用:通直流,阻交流
-
移压限流
-
移相
-
定时(延时)
-
扼流
-
滤波
-
震荡
电源⚓︎
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。
电源形式
交流电AC Alternating Current
直流电DC Direct Current
相互转化
| 简称 | 全称 |
|---|---|
AC-DC |
整流器 |
DC-AC |
逆变器 |
AC-AC |
矩阵变换器 |
AC-DC-AC |
变频器 |
DC-DC |
开关电源 |
电源也常称为激励、信号或输入。在激励作用下,电路某处出现的电压和电流,就称为响应或输出。
独立源⚓︎
独立源的量值不随电路中其它物理量的改变而改变。
当电源以恒定电压的方式输出时,称为理想电压源。
理想电压源
一个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内电阻\(R_0\)相串联的电路模型来表示。
实际电压源内阻越小,就越接近理想电压源。
注意
非零电压源不能直接短路,两个不等值的电压源不能并联。
当电源以恒定电流的方式输出时,称为理想电流源。
理想电流源
一个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内阻\(R_S\)相并联的电路模型来表示。
实际电流源的内阻越大,越接近理想电流源。
注意
非零电流源不能开路,两个不等值的电流源不能串联。
受控源⚓︎
受控源又有受控电压源和受控电流源之分。按其控制量的不同,共有4种表示形式。
受控源
那么,如何分辨受控源的控制量和源类型呢?
控制量:由控制系数后面的字母来判断。若为\(U\),则控制量为电压;若为\(I\),则控制量为电流。
源类型:
-
可以直接由图标判断(推荐),若图标为电流源即为电流源,图标为电压源则为电压源
-
可以由公式量纲判断(不推荐),如\(\mu U\)为电压控制电压源,\(gU\)则为电压控制电流源
控制系数
r——转移电阻,具有电阻的量纲\(\Omega\)
g——转移电导,具有电导的量纲S
\(\mu\)、\(\alpha\)分别为电压放大倍数和电流放大倍数,无量纲
控制系数为常数时的受控源称为线性受控源。
参考方向⚓︎
电流参考方向
电流方向是客观存在的,但在分析复杂电路时,往往事先难以判断某支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。为此,在分析和计算电路时,常可选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正方向,称为参考方向。
说明
-
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取,但一旦选定之后,在分析过程中就不能再改变。
-
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,电流取正值,反之取负。
电压参考方向
用由正极指向负极的方向为电压的参考方向。
注意
电压的参考方向为电势的下降方向,不是升高方向!
关联参考方向⚓︎
当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时,即电流从电压正端流向负端时 (1) ,称为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。
- 可以这样想:正电荷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,能量下降
若元件的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,则正好相反。
基尔霍夫定律⚓︎
基本概念
| 概念 | 解释 |
|---|---|
| 支路 | 单个或若干个二端元件串联成的电路 |
| 节点 | 两条以上支路的交汇点 |
| 回路 | 若干条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 |
| 网孔 | 内部不包含支路的回路 |
| 支路电流 | 每条支路上流过的电流 |
| 支路电压 | 每条支路两端的电压 |
基尔霍夫电流定律⚓︎
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:电路中任一节点的代数和为零
其中,流出节点的电流与流入节点的电流正负号相反。
推论
在任一瞬时,流入某个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。即
提示
-
中学学到的“干路电流是所有支路电流之和”,其实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特殊情况,相当于取的分叉节点。
-
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知,对于任意一个电路元件(如电源),其输出电流一定等于输入电流。这句话看起来显而易见,在实际电路分析中却可能被遗忘。
广义KCL⚓︎
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不仅适用于节点,也可以推广应用于电路中的某一部分。
流进任一闭合面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。
——广义的KCL
基尔霍夫电压定律⚓︎
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:在任一瞬时,电路任一闭合回路中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。
支路电压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取正号,反之取负号。
推论
KVL的另一个形式为
任一支路电阻压降代数和等于电压源压升代数和。
提示
中学学到的“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”,其实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特殊情况。两个并联支路之间没有电阻,必定会有\(U_1 + (-U_2) = 0\)。
注意
更本质地来说,其实KVL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:电压的本质是电势差,而每个节点的电势只有一个。
因此,只要在电路中满足了这个条件,列出的方程就会自动满足KVL。
